稿件来源: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办公室 图片来源: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办公室
2011-08-06 次
7月23日上午,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参赞黄颖、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兼综合项目部主任宗瓦、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办公室兼会员部副主任袁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项目部主管于丽娜等一行四人莅临我校就“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大连)”建设方案进行实地考察评审。评审工作会议在机关楼522会议室召开,院长孙玉华、副院长朱公巍、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办公室主任姜凤春、国际交流处处长石晓杰、宣传统战部副部长姚素文、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办公室副主任李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副院长朱公巍主持。
首先,朱公巍副院长介绍了参加评审的专家组成员,并对各位专家组成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诚恳地希望各位专家通过本次评审对“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大连)”的申报给予关注与支持,帮助学校查摆问题、找出差距、明确方向,以完善“大连中心”的筹备建设工作。 随后,孙玉华院长再一次对来访专家表示热烈地欢迎,对专家组一行不辞辛苦来校考察表示忠心感谢。她全面介绍了“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大连)”的建设方案,申报内容包括建设“大连中心”的资源、条件、措施以及规划等四个方面,突出强调了建设大连中心的重要战略意义和主要特色。孙院长从五个方面重点介绍了在我校建立“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大连)”的优势。一是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办学实力,多语种教学传统和办学经验为“大连中心”的成立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二是学校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优越。学校中山校区风景优美,位居中心城区,旅顺校区依山傍海,位居风景胜地,两个校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地理优势。三是学校多语种教学科研及对外汉语教学资源丰富,近30年的对外汉语教学历史,十个外语语种的交汇融合,深厚的科研能力以及丰富的经验都为成立大连中心提供了条件。四是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广泛,目前与世界上20多个国家的近14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合作,联合培养各类人才,积累了丰富的涉外工作经验。特别是成功举办中国俄罗斯互设语言年的系列活动、接待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副总理茹科夫等外事活动为我校赢得了很高的国内国际声誉。五是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和海外孔子学院的繁荣也为大连中心的建立提供了更好的理性指导和师资储备。我校依托汉语国际推广基地致力于小语种教材开发、非通用语种国家汉语人才培养等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在俄罗斯、日本、韩国、哥伦比亚分别建立海外孔子学院,通过汉语桥、汉语年等主题与对象国进行文化交流,在孔子学院的平台上同对象国举办夏令营、冬令营团组十余次,特别受到国家汉办的嘉奖。专家组成员认真听取了汇报后,对建设方案进行了指导性点评,充分肯定了建设“大连中心”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并详细询问了“大连中心”建设的细节问题。 宗瓦主任谈到,大连是我国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和旅游热点城市,依山傍海,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不仅有丰富的中国近代人文历史旅游资源,还有许多风景奇秀的自然旅游资源。大连外国语学院位居此处,人文底蕴深厚,校园风光旖旎,国际交流广泛,基础设施完备,这些都为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大连的申报设立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他强调“大连中心”的建设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进一步扩大与加强中外青少年学生之间的人文交流,使海外青少年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加深他们对于中国发展的认知。“大连中心”的建设也是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外语院校建设模式”的有益探索,也必将为其它外语院校以及沿海地区开展公共外交起到推动作用。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参赞黄颖代表专家组作了总结性发言。她表示,建设“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是我国建立青少年人文交流长效机制设立的重点项目,此项工作得到了国家领导和教育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旨在服务国家人文外交和公共外交大局,完成国家大局需要的青少年交流项目,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心智,展示中国文化,促进国际间青少年人文交流,增进中外青少年的友谊。大连外国语学院申请设立“大连中心”,可依托大连的历史、人文、自然资源,统筹学校的教育资源和硬件设施,借助多语种人才资源的独特优势,办出特色。希望能把“大连中心”建成辐射沿海地区国际青少年活动的交流平台,弘扬团结、友谊、和平、发展的时代精神,与世界各地的青少年朋友共享荣光、共谋发展、共创和谐。 会后,专家组一行在学校领导的陪同下,前往图书馆、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员公寓进行了实地考察。(汪帅东)
责任编辑:徐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