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新学期学生外派工作研讨会

稿件来源:国际交流处 图片来源:国际交流处

2011-09-02

    8月31日上午,我校组织召开了新学期学生外派工作研讨会。会议由院长孙玉华主持,国际交流处、教务处、学生处以及各院、系党政负责人共同参加了会议。

    孙玉华院长首先指出,大学的国际化已逐渐成为全球化时代大学的第四项职能,我校在实际工作中依据国际化理念逐渐形成了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国际化办学思路。我校鲜明的国际化办学特色,一方面为我校各项教育事业发展,尤其是为推动我校学科专业内涵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更对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教师等资源共享,提高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十一五”时期以来,随着俄语中心、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孔子学院、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的建立以及与海外合作院校数量的增长,学校的国际化办学影响力日益提升,国际化办学的核心作用日益彰显。

    充分利用国外友好院校及各企业、机构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学生的联合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提升语言素养、开阔国际视野,掌握跨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为促进我校课程国际化、管理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契机。近年来,规模化、合理化的学生外派与交流体现了我校在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与国际化水平的成功对接。

    同时,孙玉华院长也强调,我校作为外语类院校,不仅要做国际化办学的先驱者,还应该努力成为这支队伍的领军者。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国际化办学的道路上我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学校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这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机遇。

    会上,国际交流处、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领导与各院系党政负责人就教学与学分对接、学籍与日常管理以及学生派出与返校等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与问题交换了意见,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和解决办法。

    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孙玉华院长指出,我校应在借鉴已有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继续凝练国际化办学思路、丰富国际化办学内涵、提升国际化办学层次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工作成果:一是逐步提高交流合作院校、机构的层次和水平,为外派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平台和教育资源;二是规范和明确学生选拔标准,通过以优秀人才配套优质资源,实现双优组合,确保学生培养质量;三是形成各教学单位、有关部门互动、联动、主动、自动的学生外派工作模式;四是完善管理体制,确立外派前安全教育、行为规范协定制度,外派期间跟踪管理教育、定期反馈汇报制度,回国后学习、思想总结制度等全程化、一体化的管理制度。(贾莹)

责任编辑:徐 莉

责任编辑:徐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