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驻比利时大使张援远为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岗前培训学员作讲座

稿件来源:宣传统战部 图片来源:宣传统战部

2011-09-05

    9月2日上午,原驻比利时大使张援远应邀莅临我校,为参加2011年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岗前培训的全体学员作题为“中国与欧洲”的精彩讲座。国家汉办孔子学院一处处长姜言东主持会议。

2011.9.2 原驻比利时大使张援远375.jpg

    张援远为学员们介绍了欧洲总体情况、中欧关系概况、欧洲热点问题以及欧洲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他说,欧洲47个国家,欧盟27个国家,欧洲历史悠久,在近代进入中国视野。欧洲的强盛在罗马、希腊文明发生的。英国开创了工业革命后,欧洲走在了我们前面。欧洲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罗马、基督教、还有一个文艺复兴以后的哲学及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这三个内容是西方文明的最主要成分。同时,欧洲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灾难之后有很深刻的反思。目前欧洲40多个国家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欧盟27个成员国都和中国有外交关系,这些国家在政治上承认中国,在经济上希望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他们经济萧条之后对中国十分重视,发展关系非常积极。欧盟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和欧盟之间签署了很多协议和政策文件,是孔子学院的基础。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代表中国,代表中国文化如中医、国画、中国现代政治、军事……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在一定程度上更像外交官,任务很重。

    针对“您觉得欧洲债务危机前景如何?”、“中国核电站是否建得太多?”、“今天中国人追求的是什么?”等问题,张援远与学员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他说,西方国家向中国推行他们的价值观,我个人不主张把自己和西方文明对立起来,马克思主义就是西方文明一部分。在科学技术领域,我们中国人向西方可学的很多,包括精神。但很多问题西方文明不能解决,中华文明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东方文明注重家庭,注重亲情,我们要和而不同,不一定要争个你高我低、你死我活,要和西方文明价值观进行交流。传统外交是政府之间打交道,后来各国之间感到外交要老百姓认同,取得理解和支持,必须做好公共外交。孔子是中国文化一个象征,也是公共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你们要做好“民间大使”,入乡随俗,多观察社会,总结办好孔子学院经验,从而做好自己的工作。(于立极)

相关链接:

张援远,男,1950年11月生,1973-1976在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多伦多大学学习,1994-1995攻读美国弗莱彻外交和法律学院研究生。历任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职员,中国外交部翻译室科员、三秘、副处长,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二秘、一秘,外交部翻译室一秘、处长,外交部翻译室参赞,驻美国大使馆参赞、发言人,外交部翻译室主任,中国驻新西兰大使,中国驻比利时大使等职。

 

责任编辑:徐莉

责任编辑: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