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宣传统战部 图片来源:宣传统战部
2011-12-19 次
为使我校师生深入了解当前国际形势以及我国的周边外交关系,深刻领会我国在东北亚区域合作关系的重要意义,12月14日,辽宁省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所所长吕超应邀为第九期“大外知行讲堂”作演讲。学校党委书记柳振万、副书记李宝章、院长助理徐浩特与部分教师及学生代表共同听取了演讲。党委副书记李宝章主持了讲堂活动。
吕超所长从近日媒体热议的“中韩渔业纠纷案”说起,详细阐释了我国一贯奉行的“与邻为善 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他说,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伴随着共和国的诞生而制定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在世界舞台上地位的不断提升,外交政策也随之进行着改变与调整。我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始终遵循着“一定之规”,稳步向前。对此,吕所长分析指出,我国坚持的周边外交战略不改变,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和心理特点。从“唇亡齿寒”到“合纵连横”,从“以和为贵”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着独特的外交智慧,愿意用诚意和耐心,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谋求共同发展。建国以来,从“安定四邦”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睦邻友好”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中国人民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最初的信念。 当谈到东北亚地区的形势时,吕所长表示,近十年来,中国政府推行的周边外交战略是很好的现实选择,它为我国的和平崛起提供了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国际政治环境。随着各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方面的不断发展,未来的东北亚地区摩擦将有所增大。对此,中国不能只是机械的“韬光养晦”,更要努力“有所作为”,要不断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走和平发展道路。 随后,吕所长结合史实与自身的工作经验,结合丰富的图片,还就中越、中俄、中蒙、中日以及中朝关系,进行了精辟入里的分析。吕超所长指出,中国和周边周家的外交之路还很长,同时也是错综复杂的,对此,中国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保持清醒的头脑,更好地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赢得周边国家的信赖与尊重。 演讲结束后,学校党委书记柳振万向吕超所长颁发了“大外知行讲堂”证书并赠送了纪念品。 本场“知行讲堂”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讲解,使我校广大师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了中国和世界的国际关系和形势,切实增强了全校师生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相信我校师生会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自信心、提高战斗力,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提高本领,为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贡献力量。(徐莉、朱雯熙)
责任编辑:徐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