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学科建设办公室 图片来源:学科建设办公室
2012-05-07 次
4月26日,我校研究基地举办新一期的学术沙龙活动,英语学院副教授王卉做主题发言。“比较文化研究基地”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的研究人员以及各院系教师和研究生共19人参加了此次沙龙活动。
王教授以英国著名小说家伊夫林•沃和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的小说《故地重游》(1946)和《去日留痕》(1989)为切入点,以非定性的、动态的和描写性的方式从两部小说文本中找寻英国性的文学表述,其中对英国庄园文化的讨论尤其引人注目。王教授认为,“英国性”是目前学术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英国性”研究和帝国衰落之后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背景下英格兰人寻找和确定自己民族身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它实际上是一种身份研究。在英国文学中,英国性和英国民族认同主题常常以英国乡村庄园为载体呈现在读者面前,庄园之所以能够成为代表战后英国遗风的主要意象,是因为它背后掩盖的是移民增多引发的文化骚乱、长期失业和经济低靡、以及苏格兰、爱尔兰和威尔士等地地方主义的死灰复燃等问题。《故地重游》和《去日留痕》两部作品都借用英国小说创作中“遗产危机”的叙事传统,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不同。此外,王教授还提出英国著名戏剧家兼诗人莎士比亚对英国性的影响,并将英国19世纪的文化英国性与战时英国性的概念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活动期间,在座师生对“英国性”问题表现出高度的兴趣,纷纷就“英国性”的定义、文化表征和社会学建构等问题向王教授提问并展开深入的讨论,大家兴致勃勃,畅所欲言,沙龙活动在愉快和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徐彬、温雪莹)
责任编辑: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