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孙玉华教授指导的首位博士全票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稿件来源:俄语系 图片来源:俄语系

2012-06-15

    5月31日上午,我校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联合培养的首位博士、俄语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会在机关楼522成功举办。

1.jpg

3.jpg

2.jpg

IMG_0972.jpg

4.jpg

    孙玉华教授于2005年10月经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被聘为该院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指导俄罗斯文学、俄语教学法学两个方向的博士生。此次答辩的班文涛是我校博士生导师孙玉华教授指导的首位博士生,俄语语言文化教学法方向,于2007年入学,经过5年的艰苦学习,完成了题为《文学篇章的语言文化教学法研究——以建立文学篇章语义理解模式为例》的博士论文,在通过预答辩后,正式提交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

    博士论文答辩会由答辩主席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丛亚平教授主持。答辩委员由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松亭教授、孙汉军教授、我校俄语系刘宏教授、彭文钊教授担任。我校学科办主任姜凤春、各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部分青年教师参加了此次答辩会。

    答辩会上,答辩委员就论文的选题、理论及实践价值、文学篇章与语言文化教学、文学篇章语义理解模式、俄罗斯民族文化关键概念、提高阶段文学课教学等问题向答辩人提问,答辩人班文涛认真详尽地回答了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答辩会上,学术对话理性客观,学术气氛开放热烈,真正达到了博士论文答辩会尊重学术、追求真知的目的。

    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班文涛的博士论文立意新颖,理论与实践兼具,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论文选取文学篇章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建立基于语言文化教学法的文学篇章语义理解模式,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价值。论文采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在语言文化教学法的框架中开辟了语言文化教学法的文学篇章教学的新途径,把文学篇章教学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第二语言个性的发展融为一体,创新性地提出文学篇章语义理解模式是文学篇章教学组织过程中的核心,并从多层次、多角度阐明了文学篇章教学中应用文学篇章语义理解模式的具体办法,是目前国内首篇关于文学篇章俄语语言文化教学法研究的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经过认真讨论,一致高度评价并全票通过了班文涛的博士论文。

    答辩人班文涛最后的致谢感人至深,她感谢培育她、教诲她、引导她、帮助她的恩师孙玉华教授,感谢大外在图书资料、生活条件等方面的照顾,她表示,在大外的日子里,她感受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细致的人文关怀,在俄语系这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集体,让她收获了友谊、学识和团队精神,也从此与大外结下了永远的情缘。她多次鞠躬致谢以至于热泪盈眶。

    我校首个博士全票普通过论文答辩是对我校在更高层次俄语研究型人才培养中所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此次俄语专业博士研究生答辩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我校博士层次人才培养零的突破,也更加证明了我校高水平师资团队建设的成绩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实力,标志着我校走出了一条依托高水平师资和国内高水平学科专业联合进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道路,为我校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与发展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彭文钊)

责任编辑:徐莉

责任编辑: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