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宣传统战部 图片来源:宣传统战部
2012-06-29 次
6月21日上午8时,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项目院校工作会议于我校现代技术教育中心5楼会议室隆重召开。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于继海、教育部欧亚处处长张晓东等出席了会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新疆大学等18所上合组织大学项目院校(包括3所候补院校)的代表30余人受邀参加会议。我校校长孙玉华作为上合组织大学中方校长委员会主席出席并主持本次会议,副校长朱公巍、副校长刘宏及我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旨在统一认识,达成共识;理顺关系,搭建架构;研究规则,协调行动;设计未来,共谋发展。议程包括:通报成立上合组织大学中方校长办公室的决定;通报莫斯科教育周及上合组织大学校长委员会主席第一次会议的情况;讨论上合组织大学有关文件草案;讨论制定上合组织大学中方工作机制;讨论上合组织大学中方下半年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等。
我校校长孙玉华作为中方大学校长委员会主席致辞。她对于各兄弟学校代表能在百忙之中莅临本次会议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感谢,并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我校的建校背景与发展历史。她说,作为一所以国际化办学为特色外语院校,大连外国语学院在厚积薄发中谋求发展,在彰显特色中寻求突破,已经和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此次自己被任命为中方大学校长委员会主席深感任重道远,感谢教育部的信任与肯定,我校将以积极的态度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和各兄弟学校彼此沟通,加强联系,相互学习,站在国家战略发展高度,全力以赴地完成上合组织大学中方项目的各项工作任务。
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于继海对孙玉华校长被教育部党组任命为上合组织大学中方校长委员会主席表示祝贺和肯定。他说,上海合作组织大学构想的目标是组建一个成员国高校间的非实体合作网络,搭建合作平台,加强成员国之间的教育合作与交流,促进成员国学生和人员流动。近年来,上合组织大学在区域学、生态学、能源学、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工作领域的不断拓展,上合组织大学迫切需要一位既精通俄语又具备丰富管理经验的大学校长担任中方校长委员会主席,孙玉华校长不仅是我国俄语教育界的资深专家,更是一位有能力、有魄力的领导者,教育部将大力支持孙玉华校长的工作,相信上合组织大学将在孙校长的领导下集思广益,强化联系,共同发展。
我校副校长刘宏主持了大会发言,各参会代表就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合作方向、推进教师交流、加强语言培训等问题展开热议。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作为纳米方向代表,兰州理工大学副校长李仁年作为能源学方向代表,兰州大学副校长景涛作为生态学方向代表,黑龙江大学校长张政文、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钟美荪作为区域学方向代表分别发言,大家一致表示将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全力支持孙校长开展工作,积极推进上合组织大学的建设发展。
会议结束后,教育部领导及各校代表参观了上合组织大学办公室、会议室、资料室及我校俄语中心。同日下午,在孙玉华校长的陪同下,与会成员赴旅顺进行文化考察。
上合组织大学是由俄罗斯总统普京首先提出建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内部的新型跨境高等教育机构,旨在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区域性合作培养更多和更高层次的人才。继5月中旬我校成为上合组织大学中方新增项目院校、校长孙玉华荣任上合组织大学中方项目院校校长委员会主席后,教育部又将上合组织大学中方校长委员会办公室设立在我校,并将上合组织大学中方项目院校工作会议交由我校承办召开,这是对我校办总体办学实力和管理水平的高度认可,是我校教育事业多年来厚积薄发的又一次集中体现,必将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这也是继我校成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大连基地、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建立俄语中心之后又一个跻身高层次院校和直通教育部的重要交流平台。我校将以战略的高度、创新的角度和发展的眼光充分认识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的重要意义,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在沟通与实践中不断摸索,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稳步发展,共同进步,力争联合培养出更专业、更出色、更国际化的尖端人才。
人民网、《大连日报》、《半岛晨报》、《新商报》、《大连晚报》、大连天健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孙琳、董泓每)
责任编辑: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