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3名师生当选大连市首届“俊”青年

稿件来源:团委 图片来源:团委

2012-07-04

    “联通杯”首届大连"俊"青年评选活动由团市委、市文明办、大连广播电视台、大连晚报社、天健网、中国联通大连分公司共同主办,经组委会初次评审、网络投票、终审评议,最终确定6类大连"俊"青年共100名。此次评选活动自2012年1月正式向社会公布后,得到社会各届广泛关注和热烈响应。评选旨在在广大青年中积极倡导孝顺父母、忠诚家庭、爱岗敬业、利他奉献、勤俭节能、自强不息等优良品质,形成强大的文化引导力量,用先进青年的高尚情操激励青年、引导青年,大力弘扬主流文化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激励大连青年争当"俊"青年,共同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

  

    经我校宣传并参选采取个人自荐、单位推荐和所在区域团组织推荐等方式报名后,我校共有3名教师,6名学生进入评审环节。结合网络投票和专家终审,我校俄语系教学秘书张绍萍当选为“忠诚”俊青年、法语系教学秘书沙莎当选为“孝顺”俊青年、应用英语学院2010级学生宋姚当选为“自强”俊青年。

    希望广大师生以这三位同志的事迹为学习目标,继续弘扬大外人的精神品质,强化四风四感建设、深化大学文化建设,为把我校建设成为质量优良、特色鲜明、国际化水平高的教学研究型外国语大学而努力奋斗。(姚嵩)

相关链接:
1、“忠诚”俊青年——俄语系教学秘书张绍萍
    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结婚八年以来互相谦让,家庭和睦;夫唱妇随,比翼双飞:夫妻二人结成双打组合在单位羽毛球比赛中取得佳绩;尊敬老人,崇尚孝爱:父亲去世后接母亲来和我们同住,悉心照顾母亲,将工资交予母亲,让母亲持家;相夫教子,主动承担:丈夫工作忙,独立照顾和教育孩子。目前,5岁的儿子已熟练运算1000以内加减法并具备三年级阅读水平。

2、“孝顺”俊青年——法语系教学秘史沙莎
    我是一个“80”后,对父母的“孝顺”是我成长的最大动力!
孝顺父母应该是一种生活习惯,孝顺应该体现在生活的一点一滴。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从小就懂得“百善孝为先”的道理。我很重视父母的感受,在我求学、就业和婚姻等方面,从不跟父母任性、从不提无理要求。母亲“脑垂体瘤”手术住院期间,在我悉心照料下,妈妈卸下了心理负担,积极配合医生,很快得到康复。成为一名军嫂之后,我替丈夫给予公公婆婆更多的爱,以弥补他17岁当兵离开父母的遗憾。作为一名教师,我会劝学生们好好学习、多孝顺父母。有了宝宝之后,深知“养儿方知父母恩”。尽量多的抽出时间照顾孩子,减轻父母的负担。我也要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让“孝顺”美德传承下去。

3、“自强”俊青年——应用英语学院宋姚
    汉族,中共党员,安徽蚌埠人,现就读于大连外国语学院。
只有刚强的人,才能耐得住磨砺,凡是奋斗的人,就能取得胜利,这句话已然成为他生命的印记。出生贫寒的他,未曾有一刻停止那前进的脚步,也不曾被生活的磨难所羁绊。十年,他用了十年奔走于大江南北,为梦想与成长洒下汗水;二十二年,他用了二十二年活出了自己的风采,用实践与行动成就自强的尊严。他,织过袜子、扛过水泥、收过废品、当过服务员、做过清洁工;他,也是市级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辽宁省励志成才优秀大学生,获得过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奖学金。
    他始终坚信贫穷不可以没自信,奋斗着就是光明……

 

 

 

责任编辑:孙琳

责任编辑: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