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宣传统战部 汉语国际推广基地 图片来源:宣传统战部 汉语国际推广基地
2013-04-07 次
4月3日上午,我校图书馆报告厅不时传出阵阵热烈掌声,学校党委副书记李宝章受邀来到在我校培训的赴欧美孔子学院/课堂志愿者储备培训班学员中间,以“在涉外活动中塑造良好的国格与人格”为题,为学员们作专题讲座。
李宝章副书记从了解《国务院涉外工作管理办法》第一条关于国格人格的规定入手,让学员们站在法律的高度上认识到国格与人格的基本内涵、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他说,国格是一个国家所具有的尊严、名誉和品格;人格是指每个人所具有的尊严、名誉和品格。这里的关键词是尊严,所谓尊严就是被尊重。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的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富裕了,国际地位提高了,在国际事务中话语权和影响力增大了。由于祖国强盛了,人民才自豪,才受尊重,这一点海外华人华侨感同身受。
随后,他又引用苏武牧羊、周恩来总理机智回击外国领导人的“不友好行为”、金晶勇护奥运圣火等真实生动的故事为例,使学员认识到在涉外活动中塑造良好国格与人格的重要性。他表示,一个国家不在于大小、强弱,有了尊严,便有了国格。同时,个体人格又是构成国格的基础,是国格的支柱。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中国的国格是通过几千年无数仁人志士共同塑造的。
对于即将远赴异国他乡的“准志愿者”们,李宝章副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作为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内心要充满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你们任重道远。”与此同时,他结合多年来的亲身经历和点滴感悟,就塑造良好的国格人格的问题从五个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一要积极地向世界说明中国;二要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三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四要自觉遵守当地的法律和风俗习惯;五要学会在在国外如何应对敏感问题和突发事件方法。他说,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但一些外国人对中国仍然持有偏见,产生偏见的主要原因是对中国不了解。孔子学院是我国在借鉴英国、法国、德国等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设立的,宗旨是在海外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增进国与国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中国每年向国外派出大批汉语志愿者,具有深远意义。志愿者就是宣传员,在教授语言的同时,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实际上,就是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
最后,李宝章副书记对学员们提出了殷切的期盼。他希望大家能够肩负起对外传播汉语的神圣使命,这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责任。每个人都应明确自身任务,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思想觉悟,加强个人修养,维护国家利益,时刻牢记志愿者的光荣感、责任感与使命感,以高尚的人格和国格投入到汉语教学中,要永远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永远做中华文明的忠实传播者。
整场讲座中,李宝章副书记结合自己曾在国家教委外事局、比利时王国大使馆教育处等部门工作的经验,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将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融入其中,冷静沉稳又不失智慧幽默,引导同学们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高尚的人格和国格,以及作为志愿者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李宝章副书记巧妙地运用了热映影片《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剧情来配合课堂讲解,让原本严肃的主题“国格与人格”变成浅显、生动、易于接受,使学员们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获益良多。(朱雯熙、孙梅轩)
责任编辑:孙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