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与中央编译出版社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开展主题报告会活动

稿件来源:西葡语系 图片来源:西葡语系

2013-04-10

    去年9月,我校与中央编译出版社正式签署教学实习基地协议,11月在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举行了揭牌仪式。自实习基地建立以来,我校先后两次派出西班牙语专业学生到中央编译局实习,效果十分显著。目前,基地建设良性发展,实习规模、专业领域逐步扩大。为持续加强与中央编译局的紧密联系,不断推进实习规模、层次上台阶,确保基地建设取得成果,我校于4月3日下午聘请中央编译局专家为我校师生做学术报告。

01.jpg

02.jpg

    本次前来做报告的翻译专家为中央编译局中央文献翻译部西文处处长杜雪峰。她详细解析了将“十八大”文件译成西班牙语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处理办法,并与专业师生分享了翻译政治材料的心得与体会。西葡语系党总支书记樊晓霞主持了报告会,全体西葡语系师生聆听了报告。

    会上,杜处长以“十八大”报告中的十二个板块为单位,深入剖析了各个部分的翻译难点,其中加入了许多翻译技巧的讲解,如:排比句的译法、加字法、“提取公约数”法、选择适当动词与名词搭配、活用互联网等。此外,还介绍了一些时事政策理论翻译中的高频、新兴词汇,如:“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八项要求”,“能进能出机制”,“消费革命”等。针对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打比方、引章用典的一些事例,杜处长也为大家提供了相应的译法,如,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的演讲中提到的“鞋子合脚论”,在十八大新一届中央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提出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时的讲话中引用的“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等。通过杜处长的讲解,全系师生对时事政策理论的翻译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仅激发了大家对新名词翻译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会和掌握了更多的翻译技巧。

    随后,杜处长同师生进行了答疑式的交流,并针对如何快速提高在翻译实践中的水平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指出,要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在注重知识储备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国际消息的关注;在实践中要注意把握语言特点,尝试多类文体翻译,注意翻译细节;如对政治翻译有兴趣,就应时刻关心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做到对新生和高频词汇不陌生,避免政治错误。

    杜处长此行意义非比寻常,这是继我校与中央编译出版社实习基地建成后,与中央编译局的又一次良好互动。通过这样一次接“地气式”的讲座,在原有基础上扩充、引领了双方的合作模式,实习基地的教育指导功能得到了更加良好的体现。此外,学术活动对有志报考国家机关公务员的学生群体,更是一笔无价的财富。(王仲)

 

 

 

责任编辑:孙梅轩

责任编辑:孙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