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13年香港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暑期大连教育关怀之行”开营仪式在我校隆重举行

稿件来源:宣传统战部 国际交流处 图片来源:宣传统战部 国际交流处

2013-06-09

    初夏的大外校园绿树成荫,生机勃勃,竞相绽放的花仿佛在用特有的方式迎接着来自远方的客人。6月4日上午,教育部2013年香港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暑期大连教育关怀之行”开营仪式在我校隆重举行,香港科技大学语文教育中心副主任唐世陶、林邓碧霞,我校领导孙玉华、李宝章、刘宏,以及国际交流处、英语学院、汉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同来自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的70余名教师和中外学生共同参加了开营仪式。仪式由副校长刘宏主持。

2.jpg

3.jpg

4.jpg

10.jpg

5.jpg

7.jpg

1.jpg

8.jpg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开营仪式正式开始。英语学院院长常俊跃首先致辞。他说,“有朋自远方来”,带给大外的是欢聚的欣喜。香港科技大学和我校通过先期交流,深刻认同彼此在教育上的积极探索和所形成的先进教学理念,这些都为交流计划的达成铺就了道路。今天,香港的同行们、同学们来到了我们中间,希望彼此深入交流经验,发现不足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新的视角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

    随后,香港科技大学语文教育中心副主任唐世陶代表香港师生致辞。他首先向大外的盛情邀请与悉心接待表示诚挚的感谢。他说,大连和大外给大家留下了深刻且美好的第一印象。校园里路、树、草、桥等无处不体现和谐之美。尤其清晨在校园中散步,十分惬意宜人,感受到大学里渗透的自然之情。更重要的是在大外,我们还感受到师生的亲切有礼、谦虚和善,稳重淡然。希望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们能够在交流活动中,学习大外人待人接物的态度,让“真诚”成为发自心底的声音,让谦虚的美德成为大学文化的实质内容;希望参加交流的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和老师用心去接触大外,感受大连,在这里领略中国文化的力量。当得知我校成功更名大学并将迎来建校50周年时,唐教授表示由衷的祝贺,并希望新的校名能够带领大外的教育事业不断超越,迈上新的高度。

    最后,校长孙玉华致辞。她首先代表学校向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师生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与热烈的欢迎。她说,“东北”对于香港师生来说略显陌生和遥远。但是香港科技大学以探索精神,作为第一批代表来到大外,做出的是明智的选择。大外作为东北唯一的一所外国语大学,至今已经有近50年的办学历史,如今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国际化办学成效显著,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高等学府。学校已同20个国家的160余所高校及20多个企业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联系,在海外设立五所孔子学院,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毕业生活跃在外交外事、经贸教育、文化交流等领域,为辽宁省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她希望双方能够通过交流计划的开展,促进彼此深入交流,互相了解,互通经验,共享资源,真正做到学有所获。更希望大外通过与香港科技大学等不断增进友谊,共同搭建起中港两地大学生合作交流的桥梁,让大外之旅、大连之行成为所有人美好的回忆。

    教育部“香港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是为纪念香港回归十五周年并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内地与香港教育领域加强合作批示的具体措施,是“一国两制”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于2012年6月启动,旨在通过内地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和特点接受香港高校的学生和教师进行学习和科研交流,促进香港与内地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作为唯一一所外语院校和省属院校,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22所全国重点大学共同入选教育部“香港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

    据悉,本次暑期大连教育关怀之行是学校迎来的首批香港师生交流团,该代表团由自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教育学院的10名教师和61名学生组成。教师代表团为期一周,学生代表团为期两周。6月3日,教师代表团走进了我校汉学院课堂,与留学生亲切交流并以“香港一日游”为题进行试讲,在交流教学经验的同时,更让我校师生领略到了香港的文化魅力。在未来两周的交流项目中,我校将以东北民俗、大连历史为主线,将城市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三大模块相互配合,为香港师生提供集理论课程、文化活动、历史考察为一体的教育之旅。该项目将架起学校与香港高校学术、科研交流的桥梁,促进香港与大连之间教育、文化领域的沟通,也为提升我校人才培养高层次、拓宽学科发展道路提供良好契机。

    开营仪式开始前,我校校长孙玉华会见了来访的香港科技大学教师代表团一行,校党委副书记李宝章、副校长刘宏,以及国际交流处负责人陪同参加了会见。

    人民网、光明网、香港大公报、中国经济网、大连日报、大连晚报、新商报、天健网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徐莉、贾莹、朱雯熙)

责任编辑:徐莉

责任编辑: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