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莫言与村上春树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稿件来源:《东北亚外语研究》编辑部 图片来源:《东北亚外语研究》编辑部

2014-10-23

    10月18日,由我校《东北亚外语研究》编辑部主办,东北亚比较文化创新团队、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协办的“莫言与村上春树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我国著名的村上春树文学翻译家、中国海洋大学林少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王志松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高宁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副院长张文颖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关立丹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刘研教授、中国台湾淡江大学村上春树研究中心主任曾秋桂教授、中国台湾东吴大学外国语文学院院长赖锦雀教授、日本山梨县立大学平野和彦教授、中国台湾淡江大学落合由治教授等三十余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和学者,大家就“莫言与村上春树文学的比较研究”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我校孙玉华校长、朱公巍副校长出席了研讨会的开幕式。开幕式上,孙玉华校长致开幕词,对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对来自国内外的的专家和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孙玉华校长高度评价本次会议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意义,认为“莫言与村上春树比较研究”是一个富有时代气息且学术氛围浓郁的议题,它不但折射出现今亚洲乃至世界文学领域投之于东方作家的瞩目焦点,更是近期中日学者热衷涉猎的研究课题。本次会议可谓在中国,乃至亚洲开辟了两位作家比较研究的先河,深信本次会议势必会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她希望通过本次国际研讨会,扩大我校的学术影响力,以期在国内外引领这一领域的研究,深化和推动“莫言与村上春树的比较研究”,并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地拓展和深化东北亚作家的比较研究,也期待我校的科研工作随之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研讨会上,学者们就“莫言与村上春树比较研究”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并以独到的视角、厚重的思想、饱含美学内涵与人格魅力的权威解读,为莫言与村上春树的比较研究打开了全新的学术空间!

    林少华教授以比喻修辞为中心,从陌生化、幽默、通感和诗化倾向四个方面分析比较了莫言与村上春树的文体特征,给予研究以有益的启示;曾秋桂教授通过对2014年中国台湾地区电视媒体广泛使用的“小确幸”一词与原创者村上春树使用的“小确幸”之间的差异比较,揭示出台湾地区融入了村上春树所忽略的社会元素之问题;张文颖教授通过分析莫言与村上春树两位作家作品中的幻想元素,探究了两位作家博大精深的文学世界;刘妍教授以莫言的《生死疲劳》和村上春树的《1Q84》为例,探析了莫言与村上正是通过神话叙事唤醒了“过去”,反思了东亚的“现代性”问题等等。

    会议期间,孙玉华校长热情接见了来自我国宝岛台湾的台湾淡江大学、台湾东吴大学、台湾静宜大学的专家学者。并深情回忆了二十年前,我校与台湾淡江大学友好往来,多次开展学术交流的往事。建议借本次研讨会之机与台湾淡江大学再续前缘,同时也与台湾东吴大学和台湾静宜大学建立校际之间合作关系。今后要以大连为桥梁和纽带,大家携起手来,广泛开展各大学之间文学、语言、文化、外交关系等多维度、多视角的学术交流活动。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不断拓展研究范围和领域,充分开展中国与亚洲、东北亚、甚至与欧美的比较研究。台湾三所大学的代表分别表达了对孙玉华校长盛情邀请的感谢之情,并表示回到台湾后一定将孙玉华校长的建议转达给三所大学的校长,希望早日与我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本次研讨会在《东北亚外语研究》编辑部、东北亚比较文化创新团队和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主要协调下,并在党政办公室、研究生处、国际交流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后勤集团共同配合下,出色地完成了会议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莫言与村上春树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我校将以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为契机,进一步发挥与东北亚研究有关学科的优势,增强创新与跨学科意识,拓展与国内外学者交流平台,培养和培育我校学者的成长,增强我校相关领域的学术话语权,为把我校早日建成“质量优良、特色鲜明、国际化水平高的多科性外国语大学”而努力!(柴红梅 祝然)

 

 

 

 

责任编辑:孙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