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大外]身边榜样 前行力量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统战部 大学生记者团 图片来源:党委宣传统战部 大学生记者团

2014-12-31

编者按:

    榜样的力量,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养分。如今,榜样已不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丰碑,更多的榜样,正在我们身边涌现。

    在大外,就有这样一群优秀学子,他们用自身的一言一行,彰显着当代高校学子的榜样力量。他们当中,既有热心学生工作,服务同学,乐于奉献的学生干部;也有热爱专业学习,努力完善自身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还有投身社会实践,倍受师生肯定的大学生标兵。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大外学子对于“博学精思”的实践、“学贯中西”的追求。他们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追求卓越的进取姿态,是对校风“明德明礼,知行合一”的完美诠释。

    本次推出《身边榜样 前行力量》图文专题,希望在年终岁末,喜迎新年之际,激励和带动更多的大外学子在榜样的引领下,继续奋勇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成绩,实现新梦想。

 

1.jpg

    张睿熙,日本语学院2011级学生。他是中国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先后6次获得校一、二等奖学金,曾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大连市“三好学生”,我校“优秀学生干部”、“大学生标兵”、校“十二运志愿者标兵”;同时他也是深得同学信赖与支持的班长,是协理全年级的日常工作的年级学生干部,是我校国际交流处协理外籍教师工作及外方到访等各项事务的得力助手。他的《高校日语专业学生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以大连外国语大学为例》项目获得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乙类重点项目。三载花开花落、三度春来秋往,当岁月斑驳了青春、时光见证了梦想、他一直无所畏惧。他说,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失败,而是没有经历自己想经历的一切,不松懈、不停顿、不忘心中最初的梦想,才能无憾人生、无悔岁月。

2.jpg

    刘万鹤,英语学院2011级学生,英语学院学生会主席。获得辽宁省华育十佳大学生提名,被评为“大连市大学生标兵”、“大连市优秀团员”、我校优秀学生干部,四次获得校级奖学金。大学期间,他多次发挥主持特长,主持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迎新晚会等活动二十余场,还作为我校更名新闻发布会唯一学生代表发言;此外,他也是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的志愿者、2014年大连政协中美少年足球邀请赛随团翻译,同时长期在大连市旅顺口区大华小学支教。他一向以工作与学习为己任,从不敷衍了事。对人对事,他一直秉承着“坚持,努力,不放弃”的信条。他说,我与别人一样努力,只是把握住了机遇。谦逊不失低调的品格,温和而又开朗的个性,幽默中闪烁着智慧的谈吐,我们相信,他的人生之路会走的更加丰富而深远。

3.jpg

    吴宛真,应用英语学院2012级学生,被评为大连市三好学生,我校“大学生标兵”。她所负责的项目曾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比赛甲类重点项目并获一万五千元资金支持。她才艺双全,多次在国家级、省级书画比赛和声乐比赛中获得佳绩;她过关斩将,勇夺市、校级辩论赛团体第一名;还曾作为我校代表之一参与《职来职往》节目录制。在别人眼中,她是学霸、是标兵,可她觉得自己只是一个默默坚持的普通人。她说,自己是喜欢微笑、喜欢阳光、喜欢将正能量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的阳光女孩,一个常常把“女儿当自强”放在心中,永不服输、充满力量的能量女孩。她说,如果生活让你感到疲乏、苦闷,那么你就是在走上坡路,不要恐惧,咬咬牙坚持下来,前方定会春暖花开,一片光明。

4.jpg

    陈威楠,俄语系 2011级学生,他坚持“不做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无论有多么小的微光都要散发出来”的信念,学习中他与卓越同行,专业虽难但他矢志不渝,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奖学金,并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俄罗斯学习的资格;工作中他与奉献同在,任务繁杂尽心尽力,不仅担任俄语系学生会主席,荣获了“优秀学生干部”、“大学生标兵”的称号,并曾在孔子学院暑期夏令营活动中担任志愿者,获得师生一致好评。面对未来,他将以梦为马,以勤作舟,在青春和汗水的浇灌下,继续绽放光华。

5.jpg

    陶海婷,法语系2012级学生,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四次获得校级奖学金,被评为校大学生标兵。工作中,在班级担任团支书的她温婉谦逊,和气大方;学业上,她努力完善自身,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埋头苦读法国原版名著,为着自己考研的梦想一往无前。她相信,只有走好当下的路,踏踏实实地去探索,才会有不凡的可能。

6.jpg

    刘明月,德语系2011级学生。省级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项目——校园纪念品设计与开发项目的负责人。多次获得校综合奖学金的她,也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工作中,无论是担任德语系组织部部长,还是参加校外的社会实践,她都尽力释放最好的自己。她常说,要全力以赴地努力去做该做的每一件事,“绝不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是她坚持了十余年的信仰,她相信态度永远比能力更重要。

7.jpg

    宋常月,韩国语系2012级学生,大连市三好学生获得者。她曾多次获得校综合奖学金,在“韩国文化院杯韩国语演讲比赛”、“锦湖韩亚杯韩国语演讲大赛”等韩国语演讲比赛中均成绩不俗。她不仅是韩国语系分团委组织部让人可敬的部长,还是14级新生眼中那个让人倍感温暖的小导。她说因为梦想,高三时只报了韩国语这一个专业;因为热爱,以后会把韩语翻译作为她自己的一项人生事业。她说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要学会从中找到快乐,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回报。她迈着青春的步伐,走在前行的道路上。

8.jpg

    董晨露,西葡语系2012级学生,现任西葡语系分团委学生会主席。她是同学们眼中独树一帜的配音女王,曾带领西葡语系在一二九朗诵比赛中荣获佳绩。她不是学霸,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达人,但她大气活泼,洒脱干练,有着超强的人气。对外待人,温润谦诚;对内待己,恬淡自喜。她说学生工作不应“走面”,但求“走心”,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

9.jpg

    张文嘉,意阿语系2011级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六次获得校级奖学金,曾被评为我校“大学生标兵”,“优良学风先进个人”。工作上,她严谨认真,在担任意阿语系学生会主席期间,带领院系同学在赛事中获得突破,赢得同学的一致好评,而远赴贵州支教的经历也给予她一份特有的坚持和刚毅;学习上,她脚踏实地,刻苦钻研,成功保研北外,实现了心中的梦想;前往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频道实习的经历更是让她积累了工作经验,丰富了人生阅历。“宠辱不兴,波澜不惊”,她文静大气,沉稳坚毅,积极乐观,她说,有梦想就要坚持到底,有时候你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强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将自己的人生规划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走下去,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10.jpg

    张俊男,音乐系2012级学生,大连市三好学生获得者。他是校音乐系学生会主席,也是大外好声音全校总冠军。抛开这些外界所赋予他的标签,他更是一个甘于平凡却绝不平庸的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倘若想要在聚集着无数镁光灯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就要在无人的练习室里不断付出艰辛和汗水。他常说,如果生命是一个过程,那么优秀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习惯。

11.jpg

    杨洁,国际艺术学院2012级学生,曾任青年志愿者协会社长,现任国际艺术学院分团委学生会主席。她热心公益,点亮自己,温暖他人;她忠于艺术,忠于梦想,不负初心。她不相信命运注定,只道凡事绝不言弃。她自信阳光,坚信比起失败,因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的人才是真的弱者。

12.jpg

    吴忧,文化传播学院2011级学生,被评为我校“大学生标兵”、“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她是获得国家奖学金的文传学霸,是被香港环协授予“公益项目社团负责人管理成就奖” 的大外青协志愿者部副部长,是曾赴印度德里给孤儿院的孩子们带去温暖的AIESEC海外志愿者,她还曾作为校健美操队的一员参加了全国啦啦操大赛并在沈阳站获得第一名,但她说自己只是一个执着于传递温暖的姑娘。她说趁自己年轻,趁时光还在,要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她说黎明之前最黑暗,不要害怕,不要顾虑,最艰难的时候也就是最接近成功的时候。

13.jpg

    汪慧君,经济与管理学院2012级学生。2014年被评为“大连市自励自强标兵”,曾被评为“大连市三好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东方置业奖学金,四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在第三届“21世纪杯”大连市大学生英语读报知识竞赛中荣获特等奖。“犯其至难,图其至远”,她用一张乐观的笑脸去迎接困难的挑战,用一颗坚强的心去承担肩上的责任。面对逆境,勇敢是她永远不变的选择,“自励自强标兵”不仅是称号,更折射出她自信自强的人生态度。

14.jpg

    徐雨浓,软件学院2012级学生,曾被评为我校“优秀学生干部”、“大学生标兵”,多次获得校奖学金。作为软件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她尽职尽责,无微不至,用自己的热情带动周围同学奋发向上。她说,她一直坚信最值得回味的不是如愿以偿,而是阴差阳错,每个人都可以在新的起跑线重新出发,未知路上的风景才最令人期待。她永不言弃,不断求索,用自己的努力迎接每一个未知的挑战。

15.jpg

    杨叶浓,汉学院2012级学生,现任汉学院学生会主席。她以“真诚”立本,并带着这颗种子“开枝散叶”,感染周围,笑对生活。“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是她的人生态度也是她生活的写照。她说,在学生会的工作中,她更多的是一个获益者,摒弃功利之心,以从事学生会工作为乐,并在这份快乐中不断努力着。她享受在学生会工作的每一分钟,言有物、行有格,以己全力,尽己之责是她的不变信念。

 

 


责任编辑:孙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