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东北亚研究中心 图片来源:东北亚研究中心
2015-07-02 次
日前,应我校东北亚研究中心的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林利民教授和《求是》杂志社国际部主任杨发喜教授一行3人来我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我校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薛晓芃及中心全体教师和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上午,林利民教授在我校11教508教室作了题为《中国对外政策热点问题分析》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薛晓芃主持,应用英语学院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及英语学院、日本语学院学生90余人参加了讲座。讲座中,林利民教授从中国经济新常态入手,分析了当前中国对外政策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林教授以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为例,说明中国的发展战略正在经历重大转型。同时,林教授用少说“不”,多说“要”的外交新姿态,进一步说明了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提升,中国必将为世界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此外,林教授建议广大同学要用动态的眼光看世界、想问题,唯有这样才能推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讲座结束后,林教授详细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讲座在热烈而融洽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下午,林利民教授和杨发喜教授等专家同我校东北亚研究中心全体教师和研究人员及2014、2015级博士研究生开展了主题为“当前中国对外政策与国际战略新动向”的内部研讨会。研讨会由日本语学院教授张耀武主持。会上,杨发喜教授首先介绍了习近平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细致地阐释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正确义利观、新型国际关系、亚洲安全观等外交新理念,指出中国应在同世界各国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最终实现亚洲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安全。在此基础上,与会学者讨论了近年来中日关系的基本态势及未来走向问题。专家们认为,中日关系的僵持状态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这种僵局有可能贯穿中国崛起的整个历史过程,此种僵局的打破需要考虑美国因素的作用,中日关系要放在中美日三边关系的框架下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要谨防擦枪走火事件的发生。最后,张耀武教授对研讨会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希望大家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依托相关研究平台与资源,更好地投入到国际关系的研究中。 本次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是我校东北亚研究中心系列学术活动中的重要一环,不仅有助于加强我校同相关国家级科研单位、新闻媒体的工作联系,更为我校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加深了东北亚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对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实践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必将对今后科研工作的开展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薛晓芃)
责任编辑:孙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