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举办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日韩合作”学术研讨会

稿件来源:东北亚研究中心 图片来源:东北亚研究中心

2015-07-21

    7月17日,由我校和辽宁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建设与中日韩合作”学术研讨会在承志楼601会议室隆重举行。来自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辽宁省外事办公室、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黑龙江社会科学院等中国东北地区及相关省市16个部门、智库及研究机构的近60名代表与会。校党委书记刘玺明、校长孙玉华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开幕式由副校长刘宏主持。

mtxx02.jpg

mtxx03.jpg

mtxx04.jpg

mtxx05.jpg

mtxx01.jpg

mtxx07.jpg

mtxx08.jpg

mtxx09.jpg

mtxx10.jpg

mtxx11.jpg

mtxx06.jpg

    外交部亚洲司参赞郑学方、辽宁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冯春台和我校校长孙玉华教授分别致开幕辞。冯春台副主任在致辞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与中日韩合作对于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省政府对“一带一路”建设高度重视,积极制订参与“一带一路”的规划方案,期待由此促进经济转型。他强调了中日韩合作对我省的重要意义,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逐步推进,西向和东向的有效衔接及协同推进问题业已引起省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于继续推进辽宁及东北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重要的智力支撑作用,必将取得令人期待的成果。

    孙玉华校长在致辞中首先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参加此次研讨会的相关领导、资深学者们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高度评价“一带一路建设与中日韩合作”的重要性,指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孙校长指出,我校东北亚研究中心和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致力于积极参与由政府、科研院所和大学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行动,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就是协同创新机制的体现。学校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发挥我校的学科、人才培养优势,为专家学者搭建交流平台,努力促进中日韩合作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辽宁及东北地区探索独特的发展路径贡献力量!

    大会主题发言阶段由辽宁社会科学院牟岱副院长主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任张蕴岭教授首先发言。他指出从我国的发展需要审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实现我国开放均衡格局的整体战略,其意义不容小觑。有鉴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具有的全新战略内涵,国家应着力与相关国家携手打造开放发展的经济带,拓展合作空间,实现共同繁荣。他建议国家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实现经济转型与升级,通过合作共建,让其他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与合作中获得发展的新动力。因此,“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中国与合作伙伴凝结战略理解与战略共识,使之升华为各国协作的整体战略,塑造21世纪的共赢合作新模式。

    随后,孙玉华教授发表了题为《中日韩合作中的人文交流与文化认同:原则与策略》的主题发言。孙玉华教授根据“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指出东北亚地区是“一带一路”的东部战略基点,是深入推进我国与东北亚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重要平台。中日韩作为东北亚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友好关系源远流长。近年来,三国各领域交流深入推进、合作水平不断提高。有鉴于此,建构三国间的文化认同应成为推进三国合作的基石,而高校合作可以在此进程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

    辽宁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所吕超研究员发表了题为《中韩关系的良性发展有助于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的发言。他指出中韩已经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半岛无核化,巩固地区和平态势,应对日本安倍政权右倾错误言行等方面展开了积极合作,为东亚地区和平稳定提供了保障。未来,两国应共同推进北方丝绸之路建设,共促半岛的和平稳定。因此,深化发展中韩友好关系符合两国共同利益,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此外,中韩合作还可以起到促进朝鲜走出封闭,融入国际社会,有利于朝韩沟通与和解,早日走向民族统一,从而根除东北亚局势紧张之源。

    最后,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院长张慧智教授做了题为《“一带一路”与东北亚的对接:机遇与挑战》的发言。张教授强调“一带一路”战略发布后,世界各国高度关注,既有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本国经济,推动区域合作的期待,也不乏对中国战略意图的忧虑。相较而言,东北亚国家虽也有类似心理,但更多的是希望借助一带一路振兴本国经济。域内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基础雄厚,在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具有普遍共识。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许多经济风险是可预测的,但政治安全风险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长期战略不可急功近利,应脚踏实地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此才能够逐渐推进战略的落实并取得预期成果。

    17日下午,大会进入分组讨论阶段,第一组围绕“鉴古知今:陆海丝绸之路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展开讨论,由张蕴岭主任主持;第二组聚焦“共鸣互通:欧亚大陆桥建设与中日韩合作”,由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院长张慧智教授主持;第三组以“互联先声:‘一带一路’建设与东北亚周边合作新倡议”主题,由辽宁社会科学院低碳研究所吴沈东副研究员主持;第四组关注“辽宁机遇:‘一带一路’建设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展开讨论,由辽宁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所吕超研究员主持。

    经过热烈讨论,会议代表一致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东北亚区域要以“不求统一,但求灵活”的方式进行合作,促进东北亚区域各国共同参与。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强调中日韩三国的密切联系无疑对经济发展有着深刻而重要的意义,而铁路交通合作在这一进程中可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在此进程中,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唯一的海上门户和开放前沿,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和环黄海经济圈的交叉地带,可以打造依托东北、辐射全国,面向东北亚的全面开放平台。借助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中韩经贸合作方面的政策利好,辽宁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对韩、对日合作结合起来,发挥区位、地缘和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实现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在研讨会上,我校教师积极参与本次研讨会的各项讨论议题,充分展示了我校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及东北亚研究中心的科研潜力。研讨会于7月17日晚间闭幕。本次研讨会由我校学科发展规划处东北亚研究中心协调,在党政办公室、研究生处、国际交流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宣传统战部及后勤服务集团等大力配合下顺利完成,会议组织工作获得与会各方代表的普遍好评。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证明了我校近两年来在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取得的新进展。本次研讨会充分彰显了了我校东北亚研究中心和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成立以来所开展工作取得的实效,同时也证明了我校作为正在筹建的省级“东北亚外交外事”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的影响力。学校将在此基础继续再接再厉,创造浓郁的学术和科研氛围,努力打造服务国家、地方大政方针、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智库,促进学校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扩大学校在全国的学术影响力。

    光明网、环球网、搜狐网、新民网、网易、和讯网、大连日报、新商报、大连新闻网、旅顺电视台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薛晓芃)

责任编辑:孙梅轩

责任编辑:孙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