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科研处 图片来源:科研处
2015-09-17 次
9月16日下午,应我校邀请,国家一级作家、辽宁省优秀专家萨仁图娅来到2教304室,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题为“诗意生存与诗情抒发”的诗歌创作与欣赏专题讲座。讲座由科研处处长任晓丽教授主持,文化传播学院周玉琨院长、汉学院陈子骄副院长及其他部分老师也参加了这次讲座。 萨仁图娅的讲座分为“诗意生存”与“诗情抒发”两个部分。“诗意生存”是指在当下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中,我们如何生活得更好,更充实。在这一环节,她首先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谈文艺的最新动态;接着,她旁征博引,分别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诠释了“诗”的概念,论述“诗”的意义:诗是人类观照世界的重要方式。 在“诗情抒发”环节,萨仁图娅简要分析了感情、想象、形式、构思、意境、灵感、风格等新诗的特质,并结合自身体会,探讨新诗写作的要领。她深情朗诵了艾青、臧克家、贺敬之、席慕容、余光中、舒婷等优秀诗人的代表作品;同时,她还特别关注少数民族的诗歌创作,重点推介了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白族诗人晓雪的代表诗作。最后,她回顾“我的诗之路”,介绍自己的创作经历,现场朗诵了新近创作的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组诗《血沃中华》以及《母语》、《乡情》、《土默特妹子》等代表作。 萨仁图娅说:“诗歌是心灵的歌唱。”她勉励我校学子珍惜青春,培养诗的感觉,尝试写一点诗歌;她还热心允诺,同学们如果创作出较为成熟的作品,她愿意向外推荐发表。 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任晓丽教授感谢萨仁图娅老师的精彩演讲。她说,萨仁老师年过六旬,依然葆有一颗年轻的诗心,洋溢着旺盛的创作热情,诗人来我校传经送宝,这本身就是一首动人的美丽诗篇。 据悉,萨仁图娅是蒙古族诗人,已出版《当暮色渐蓝》、《梦月》、《梦魂依旧》等数十部作品集,获得过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国际诗人笔会“中国当代诗人突出贡献金奖”等多种奖项。(刘晓然)
责任编辑: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