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贺明玮教授重返讲坛亲授汉语教习心得

稿件来源:汉学院、离退休工作处 图片来源:汉学院、离退休工作处

2020-11-06

  春来水蓝,秋去叶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11月6日,我校80岁高龄的贺明玮教授受邀于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室为汉学院学生开展了题为“学习汉语,珍爱汉字,让书香墨趣伴随一生”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我校离退休工作处和校团委主办,汉学院承办,是关工委系列讲座之一。

背景 (2).jpg

全景 (1).jpg

教师合影.jpg

  贺明玮教授在大外任教多年,期间笔耕不辍。看到新校区新面貌,贺老非常高兴,打趣道:我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对本次讲座,贺老用两句话来概括: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耄耋之年能再回到讲台上,与同学们交流、授课;忧的是自己已步履蹒跚,白发苍苍,恐会耽误大家的时间。

  贺老回顾了自己求学期间的难忘经历,他1968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先后到北票农村小学和中学任教。1988年来到我校后致力于汉语教学,曾在汉学院教授留学生。

  书法艺术是贺老毕生的挚爱,他讲到:“学好汉语,受用终生。”各行各业,无论做什么,汉语水平都需要不断提高。那么,如何提高呢?贺老提出“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要想提高汉语水平,就要抓住三个环节:读、说、写。“读”就是读书,读经典。“说”就是背诵。“写”就是抄书。贺老先生表示读过的东西会忘,抄录后,等到再翻看,便会有新发现,这就是“温故而知新”的道理。

  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贺老为学生们讲解了汉字形和意之间的理据性。同时,反复强调要和国际学生讲清楚我们的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要注重来华留学生的语音语调练习。贺老嘱咐青年一代,写字不能胡写一通,更不能写错字。他以耄耋之龄,笔耕不辍,激励大家珍爱汉字,传承中华文化。讲座最后,贺老勉励青年要珍惜韶华,有所贡献。

  与会师生在讲座中听得十分投入,大家被贺明玮教授的言传身教深深感染和鼓舞。本次讲座向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生动展现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对于中文教育和文化传承的执着追求。(方可佳)

 

责任编辑:刘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