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校长莅临比较文化研究基地指导工作

稿件来源:日本语学院 图片来源:日本语学院

2020-11-29

    11月29日上午,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主办、《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与大连外国语大学承办的“中国比较文学云讲堂”首季第五讲在线上成功举行。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教授带来了题为《利哈乔夫的文化观念与文学遗产》的学术讲座。

微信图片_20201203164417.jpg

微信图片_20201203164431.jpg

微信图片_20201203164427.jpg

    本次讲座,大连外国语大学设置了分会场,比较文化研究基地教师代表全程听取讲座。整场讲座内容丰富、话题深刻,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吸引了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等六千多名观众在线观看。

    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教授也在讲座后莅临比较文化研究基地分会场,与与会基地教师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刘宏校长肯定了比较文化研究基地在科学研究、研究生教学与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围绕“新文科背景下的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议题,和基地研究人员展开热烈的讨论。

    刘宏校长提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国语大学的责任与使命,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科教育“是观照理工农医发展的一盏灯塔”的重要指示,启发我们重新审视哲学社会科学对于一民族一国家一时代之文化繁荣的重大作用与意义,激励我们以饱满热情参与到新文科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她指出,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外国语大学的优势与专长,在中外文化的交流、竞争与融合中,积极贡献于中外文明的互学、互鉴;同时,我们也务必明确中国学者在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中的主体性意识,下大力气夯实中国传统文学与文化底蕴,努力构建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中国话语体系。

    刘宏校长强调,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要在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高远视域中,努力寻找学术研究的新视角,开拓新格局,做出新贡献。研究人员务必关注时代发展,把握学术动向,结合个人研究专长,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学术贡献;同时,也要在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下,注重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努力将个人科研工作中关于外国文学、艺术、哲学等精神表现领域的深刻理解和研究心得巧妙融入教学工作中,努力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引申说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从而在中外文明互鉴中培养优秀的高端外语人才。

    比较文化研究基地主任柴红梅教授积极回应,并指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的突破点和创新点,就是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作为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者要肩负起建立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话语体系的重任,以人类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为宗旨,以融通中外、守正创新为准则,从传统与实践出发建立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话语体系。并就比较文化研究基地开展多语种海外汉学研究议题与我校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傅琼展开了探讨。

    傅琼处长就比较文化研究基地在新文科、新汉学视域中所作出的深入思考与学术贡献加以肯定,并表示将积极支持基地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重要工作的展开,协同推进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我校的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更好成绩。

    与会人员就刘宏校长所提到的以文学为核心的人文学科整合性研究方法、语言对文学和文化发展的作用、利哈乔夫对比较文化研究的推动作用等话题进行热烈讨论;针对新文科建设的内涵、意义,以及新文科背景下如何开展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展开广泛交流。

    本次学术沙龙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促进了学术交流,凝练了学术方向,对新文科背景下比较文化研究基地的建设和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柴红梅)

 

责任编辑:刘艺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