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刘宏应邀出席第五届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2020)

稿件来源:科研处 图片来源:科研处

2020-12-12

    12 月 12 日上午,校长刘宏应邀出席了由“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指导,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五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2020)。

微信图片_20201214152351.jpg

微信图片_20201214152356.jpg

    论坛以“人文交流沟通民心,互信包容共谋发展”为主题,设置了13个平行论坛,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经济治理、新冠疫情下太平洋岛国的社会经济与对外关系、国际移民治理与发展趋势、人文交流等议题展开。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承办的人文交流平行论坛“多语种、多文化视野下的话语研究”中,校长刘宏和科研处处长刘风光代表东北亚外交外事博士培养项目团队与话语分析领域的著名学者王铭玉教授、冉永平教授和田海龙教授等就政治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当代俄罗斯话语研究、特殊群体话语研究以及跨文化交流中的话语互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讲座中,校长刘宏首先系统阐述了政治语言学的缘起和交叉学科发展,并从政治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政治文化观念切入,揭示政党或国家元首如何通过自身的政治话语来实现政治文化观念的建构,表达治国理政的基本思想和理念。最后,刘校长通过我校“东北亚外交外事”高端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衍生出的政治语言学俄语领域研究的三个案例对上述观点加以佐证。三个案例分别为俄罗斯气候外交观念话语建构与立场演变研究、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叙利亚战争” 话语操控策略研究以及“普京政治话语”构建中政治文化观念的多维度研究,充分体现了政治语言学的跨语言、跨学科、跨文化性质,展示了我校新文科视域下的博士培养项目的成效。

    科研处处长刘风光的发言基于美国外交话语语料,从交互仪式理论视角,探讨了政治规避话语的语言策略与语用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政治规避话语的交互仪式运作模式。我校博导团队的研究凸显了政治语言学与语言文化学、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深度交叉融合。我校博士培养项目通过拓展语言学、国际政治学、历史学、传播学与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空间,有效对接“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拓展行动等国家特殊需求,为我国东北亚外交外事领域政治话语的有效表达、政治意愿的准确传递以及政治形象的有力塑造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刘风光)

 

责任编辑:刘艺丛